腹股溝疝氣

前言

一位56歲的黃先生近日因左側鼠蹊部有膨出物,一天比一天疼痛而求診,甚至有時需要用力一點才能把膨出物壓回去,就醫檢查後發現是左側腹股溝疝氣,在經由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後便立即改善症狀,疾病獲得治癒。

腹股溝疝氣是甚麼?

腹股溝疝氣,也就是所謂的「墜腸」。在下腹部兩側如果發現有鼓鼓的膨出物,有時會往下垂到陰囊的位置,而在休息睡覺時,這膨出物又會自行會縮回體內,這就是所謂的腹股溝疝氣。而因為這膨出物會自行縮回體內,往往很多人便不以為意而一再拖延,很可能造成日後更致命的情況發生。

疝氣是如何發生的?哪些人容易發生疝氣?

舉凡粗重勞工、排尿不順、長期便祕、慢性咳嗽或運動員等容易有腹部壓力增加的這些人都較有可能得到疝氣。下腹部的肌肉會因為肚子壓力大而慢慢有鬆弛的現象,使得腹腔裡的器官有機可乘,便會從脆弱處掉出來,外觀看起來就會有股股的一塊膨出物。

疝氣如何致命?

當腹腔裡的腸子掛在腹部肌肉的小洞外時,可能會打轉、糾結,而造成腸子缺血的情形,此時通常都會有疼痛感發生,若遇到這種情況,要盡快將腸子推回腹腔,若無法推回的狀況則稱為「嵌頓性疝氣」,這種情形就需要緊急開刀處理,否則就有可能導致腸壞死、腸破裂、腹膜炎等,而有生命危險。

甚麼時候需要治療?

只要有疝氣的問題,就會有腸子嵌頓的風險,尤其當疝氣膨出時會有痛感的患者,更要加倍小心會發生嵌頓性疝氣,所以只要發現疝氣,建議都要盡快處理,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發生。

疝氣如何治療?

雖然目前市面上有販售疝氣帶等,但是疝氣帶的治療效果不顯著,因此通常只用在高麻醉風險,不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身上,以避免腹腔內器官膨出而嵌頓。治療疝氣的首選方式仍然是以手術修補為主,傳統的手術方式是在鼠蹊部位切開,傷口大小約為3-5公分,早期會利用自己的肌肉做Bassini式的縫合,但術後有時會使患者有局部緊緊的不適感,且復發率也較高,因此目前多以人工網膜作無張力的修補,以減少復發機會及降低局部的不適。而近期更有新的手術方式發展出來—內視鏡疝氣修補術!

內視鏡疝氣修補術

微創手術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逐漸成為手術的趨勢,由於內視鏡有放大效果,可以在手術時更精確的看到局部的組織器官,而減少出血,因此傷口小、出血少、恢復快等都是內視鏡手術的優勢。而內視鏡手術在疝氣的治療,是讓患者在全身麻醉之下,在下腹部建立三個小洞,由內部將膨出的器官分出拉回,之後再由內部補上人工網膜。

由於內視鏡手術是由內部去處理,因此若之前有開過疝氣而復發的病人,使用內視鏡手術可以避開之前手術沾黏的地方,而獲得較清楚的視野而達到較好的手術結果。甚至在雙側都有腹股溝疝氣的患者,內視鏡手術也可以利用這三個小洞一併處理,而不需要另外再增加洞口數。因此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儼然成為疝氣患者的一大福音!